首页 > 园林 > > 正文

藏在园区里的这家博物馆,让人感受近200年来相机与照相工艺的精华

2023-08-20 06:47:53        来源:   文汇网

从1839年最早量产的达盖尔式相机到国产的海鸥相机,从银版工艺、火棉胶工艺,到玻璃干版工艺、明胶银盐塑料负片(正片)……

走进北蔡镇五星路676弄御河公馆39号的上海老相机摄影博物馆,近200年来相机及其相关工艺的精华在这里聚集,向参观者讲述着胶片和传统工艺所带来的艺术价值。数百件展品展现了从相机到感光工艺、照片制作工艺等整个发展过程和百年辉煌,也使这里成为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相机博物馆。同时,也给御河公馆这个以投资和研发为主的园区,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气息。

博物馆最初在浦西,2020年迁址到御河公馆。博物馆以经典相机、经典摄影、经典影像、经典体验为展示理念,设有国外收藏级珍贵照相机展示、世界摄影器材与工艺发展史图文与实物展示、中国国产精品照相机展示、“海鸥”照相机历代产品展示、反光照相机整套传统装配作业线展示等多个展区。从1900年之前的古典相机时代到机械相机的最后一代,展品囊括了机械相机、胶片、感光工艺的整个时间跨度。不仅能饱览徕卡、尼康等世界知名品牌的历代相机,还有各种在特定情条件下才有的稀有相机真品,以及最高水平的传统装配作业线。


(资料图片)

在电影007系列里经常看到的抽拉式相机,在电影《罗马假日》里的打火机相机,这些相机制造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间谍相机,包括能装下6卷微型交卷的拐杖相机,甚至还有当年为瑞典海军定制的1200mm尼康F长焦镜头等,在博物馆里都有真品展示,让人大开眼界。

同时,博物馆中用大量的空间展示了以上海海鸥相机为代表的国产相机的发展历程,集中了海鸥、凤凰、珠江等当年国内数十家企业的品牌相机。

1958年,肩负着发展民族照相机工业的使命,海鸥相机厂的前身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在工业基础力量相当薄弱的情况下,为我国的民用和各行业专业领域生产相机。1968年,为适应出口的需要,上海牌正式更名为海鸥牌,寓意“飞向世界”的美好前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海鸥”在中国几乎成为照相机的代名词,也是身份与时尚的象征。海鸥公司鼎盛时期,员工高达6000多人,年产值10多亿元。至2004年海鸥整机全部停产,共生产照相机2066万台。

在博物馆内,原版保存了一整套海鸥4A—109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传统装配生产线,各种生产工具展现了从铆合、零部件预检,到预装、装配、检测等整个生产流程,是现今中国唯一遗存的最高水平的传统装配作业线。而海鸥4A—109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也是海鸥系列相机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款相机。

尽管传统机械相机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曾经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并不会消失。

除了展示,博物馆也定期举办各类摄影艺术展览、分享会及科普讲座。“了解历史才能把握住现在,用相机拍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上海老相机摄影博物馆馆长王骅表示:“了解相机的前世今生,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摄影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哪里,也是博物馆想传递给公众的最基本的内容。”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浦东发布

标签: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