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学金、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立项、2022年央视春晚参演、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大学时光里,来自音乐舞蹈学院舞蹈表演专业2019级的曾张诚始终坚定心中热爱,一路拼搏,一路收获。今年,他以年级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保研本校,继续在民大延续自己的艺术追求之路。
01
追随热爱,足履实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岁时偶然进入舞蹈班学习,曾张诚与舞蹈结下了“良缘”。在2019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类高校舞蹈考试中,曾张诚获得了全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但校考的一名之差使他与北京舞蹈学院失之交臂。仔细斟酌后,他最终选择了舞蹈专业更具优势的民大。
作为一名舞蹈生,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几乎成为常态。每日清晨6:40到7:30是音舞学院的早功时间。早功结束,短暂休息过后,曾张诚又继续投入到舞蹈中去。古典优雅的芭蕾舞、自由热烈的现代舞、唯美大气的古典舞……曾张诚始终对每一种舞蹈都心存向往、怀揣热情。
从大一刚入学,曾张诚就积极地参与校级、省级、国家级等多场大型文艺活动的演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获得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作品《乘风破浪》的排练经历。这是曾张诚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接触排练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军旅题材的舞蹈。一动、一顿,整齐划一,考验着舞蹈者的力量感和节奏感。在排练中同学们的感情如战友般不断升温,与此同时,曾张诚明显感到自身身体素质、舞台表现力和对舞蹈的感悟力得到提升,深切感受到舞蹈带来的无限魅力。
2022年,曾张诚和学院几十位师生参与了央视春晚的演出,并担任民大参演学生的总负责人。彩排时间紧张,参演节目众多,动作编排复杂,舞台设置多样,排练难度大大提升。“动作不过关,大家不休息”,同学们不分昼夜,连续排练十多个小时,直到保安催促后才离开排练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春晚节目的排练过程中,曾张诚接触到了知名的编导和杰出的舞蹈家,学到了更多课堂之外的舞台表演经验和编创知识,并获得了极大的精神激励。
02
知行合一,综合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初入大学,曾张诚便确立了保研目标。保研不只是对个人专业能力的测评,更是对自身综合能力的考量,曾张诚在大学里一直维持着“多边形”的综合发展状态。
“不打疲劳战,高效利用有限的时间”是曾张诚坚守的原则。无论是早功、训练课,还是基础的理论课程,他始终认为端正的态度是第一位的,应该最大程度利用好课堂时间。在课上,他积极活跃,展现自己的长处;在课下,他主动思考,与老师、同学沟通,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他注重反思,查缺补漏,一步步为自己细心规划学业发展与成长。
作为一名舞者,曾张诚深知艺术来源于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应与时代接轨,与人民接轨。因此,大学的每一个假期,曾张诚都会深入生活开展社会实践。
他带领团队去自己的家乡广西融水县多次进行田野调查,向当地的非遗苗绣工艺老师学习,深入细致地观察苗绣制作工艺流程。在一次暑假调研中,融水县暴发了大洪水,交通瘫痪,通信受阻,调研进程被迫打断。也正是这次经历,曾张诚真切感受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也使他更加理解了“艺术要来自人民,又要回到人民中去”的真谛。
回到学校后,曾张诚和伙伴们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编排工作。他们把布匹、针线作为舞蹈道具,将非遗苗绣技人制绣动作提炼成舞蹈动,将制作苗绣的场景融入舞蹈表演,一遍遍调整舞蹈细节,一步步细化舞蹈动作。最终,曾张诚带领他的团队以此为基础申报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赛并获得省级立项优秀项目结项,还发表了《苗族非遗手工艺与传统歌舞发展探究——以广西融水苗族为例》论文。
03
享受生活 伴爱同行\
曾张诚热爱艺术,在追求学业发展、热衷社会服务的同时,他热爱生活,热情地与世界交手。闲暇时,约上好友,三五成群去享受喜爱的美食、去购物、去煲剧、去感受大千世界。“在自己热爱的舞台发光,在不擅长的领域去补足,这是必需的。我们还要有乐于享受生活的态度,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生而为人,务必善良”是曾张诚深以为然的座右铭。他认为,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应有一颗感恩之心。他感恩家人数十年来的无私付出;感恩成长过程中同学、朋友的默默陪伴;感恩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提供的帮助;也很感谢曾经为舞蹈、为保研而努力的自己,感谢自己的不曾放弃成就了更加美好的自己。
如今,他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他走进贫困的家乡小镇,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促进非遗苗绣和传统民族歌舞活态化传承,为当地人民做些实事,并带来一些经济创收。他带领学弟学妹们进行社会实践,告诉他们要“明确目标,清楚定位,勤学善问。最重要的是要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大学时光里绽放青春光彩”。
本科生活即将结束,曾张诚回看这一路的成长与收获,每一个阶段都是如此地充实和丰富。展望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舞蹈教师,带领更多的人体会舞蹈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践行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