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视焦点讯!昨夜西风凋碧树三种境界如何断句(昨夜西风凋碧树三种境界)

2023-06-06 03:35:30        来源:   互联网

1、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资料图)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

4、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5、明月不谙离恨苦。

6、斜光到晓穿朱户。

7、昨夜西风凋碧树。

8、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9、欲寄彩笺兼尺素。

10、山长水阔知何处。

11、白话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12、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13、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14、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15、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16、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

17、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18、此一境:“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19、“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20、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1、”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

22、这三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

23、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24、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角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25、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

26、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

27、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28、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9、”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30、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31、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3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3、白话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34、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35、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36、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37、此一境:词人所忧“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38、词行至此,可知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39、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40、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41、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

42、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43、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

44、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

45、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46、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47、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8、”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49、更吹落、星如雨。

50、宝马雕车香满路。

51、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52、蛾儿雪柳黄金缕。

53、笑语盈盈暗香去。

54、众里寻他千百度。

55、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6、白话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57、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58、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59、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60、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61、此一境:寻觅千百次,竟然是在灯火冷落之处发现了那人。

62、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外。

63、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清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于世间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诗人心中的不同境地。

64、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65、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

66、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

67、这是功到事成。

68、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69、扩展资料“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

70、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71、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72、《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

73、“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74、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

75、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76、清朝词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

77、浙派词致力纠正明末词流迂缓淫曼的毛病,崇尚清灵,学习南宋姜夔,张炎的词,不愿迫近北宋词人,不师秦观,黄庭坚,只学张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纤巧。

78、于是常州派词起而纠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闳约,沉着醇厚,以立意为本,发挥意内言外之旨,主张应有寄托,推崇周邦彦而轻薄姜夔,张炎。

79、这的确使词论前进了一大步。

80、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篱,克服两者之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81、浙派词主清空柔婉,结果导致浮薄纤巧,不真切,王国维的境界说提倡不隔,以纠正浙派词的流弊。

82、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切不隔。

83、这确实击中了浙派词的要害。

84、对于常州派,他反对所有词都必须有寄托的说法,认为并不是有寄托的词才是好词。

85、他指出:“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86、”并引牛峤等词,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87、他认为,伫兴之作,写情语,写景物,只要真切不隔,有境界,便是好词。

88、这种观点有利于纠正常州派词偏于追求寄托的狭隘见解。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了会喜欢。

标签: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